2009-06-13

識繁書簡

1
近馬總統於某處演說時,提出對台灣文字使用上的新見解「識繁書簡」,這引起了部份「民進黨」及「文學」方面專家的不苟同。對於這點,恰好我也曾經問過些大陸朋友關於繁體字再中國的看法。以下是個人的看法。

陸文字由繁轉簡,目的之一就是便於書寫。秦始皇在統一文字上,採用了李斯建議,將大篆改為小篆,明令秦國所統一的各國單位使用,來加強文化的統一。然而,小篆於書寫過於雕專,導致撰寫困難,雖中央明令,地方卻難以實行,甚至沒多久民間出現隸書,很快的流傳使用,最後廢除難以撰寫的小篆字體。
金亡,女真文字逐漸失傳,後努爾哈赤制定滿文,朝裡滿、漢文並用,連皇上都都學漢文,乾隆更是酷愛詩詞,以漢文寫下媲美唐、宋文人之作。

共,從 60’起,兩次繁體漢字文字簡化改革,才達到今天文字使上的局面。從古至今,文字自然有其社會價值的必要性,同人類演化般不斷的演進,「改變」是痛的,但「進化」是要的。哪個盛世何嘗不是因為做出了「正確」的變革,才產生的。所以馬總統說「書簡」,這是一種痛苦的開端,但不應該被政治化為「投共」意識,犯政治化永遠都是反對黨抗爭的基本原則、引發民眾的目光罷了。在全民族上一種大變革,何嘗不是有真知灼見者才能異於一般人提得出來,做得出來。一位皇帝、一任總統肚子裡跟平民百姓擔憂每天下一餐著落,腦子想著社會流行什麼,跟著趕流行,那大家都可以當總統了。

別那無聊的媒體,難道總統、某些政府官員不知道王力宏是誰不可以嗎?尚未聽聞某縣市發生什麼案件不行嗎?總統每天要聽取的簡報是地方小事,還是要去聽取中、美情報。同樣是人,一位領袖的 24 小時,如果用在何一般人同樣的吃、喝、拉、撒、睡、看八卦上,跟著媒體起鬨,新聞熱鬧就高興了嗎?媒體可有發揮長才去評析國際情勢嗎?官員無能,強抱著高舉著要別人隨之起舞的第三權媒體,就是亂源。扯太遠了… 拉回來…

國哲學家,羅素於《論歷史》中提過「中國文字能一直流傳下來,是令人非常感到訝異。因為那是一種象形文字,這對於民族發展上是有限制的。我不知道為什麼中國文字沒有進化到像西方的拼音文字。」不知道是不是周恩來或哪位中共高層也曾讀過羅素這段話,使得中共在全面統治大陸後,開始進行文字上的改革。甚至使用了漢語拼音,來當作統一的「注音符號」,這使得漢語某種程度上的拼音化了!反觀台灣,不只文字停留在象形文字,連注音亦同在象形上打轉。漢語拼音、羅馬拼音、又造個通用拼音,有哪個貫徹出這些決策在實質上所應該帶來、呈現出的根本意義。

字的改革意義是重大的,但絕非有「不可改」的意識才是。

討論的是「書簡」所帶來的「顯著優勢」為何?值得改嗎?才是問題所在。事實上,我個人認為優勢並沒有太多。

對岸而言,大陸人也識、亦書繁體,但僅偏重於書法使用時。久未書寫繁體,明顯的結果是造成書寫時的筆劃不正確,使用時真退化成寫象形文字依樣畫葫蘆了。這是絕對的弊病之一。久視簡字,久而久之,該字是否有「繁」體,這會成了另一種識字問題。譬如,文言文當中夾雜簡體字,這是不易辨認的!一般文章用語,為人所熟知的詞彙以簡體出現在文言中,辨識難度不高;一旦簡字出現在文言中就不易從上、下字、詞來判斷該字為何。這可能導致文言文會變成另一種更不易讓學生主動閱讀,或更少人參閱,甚至變成中文系獨門功夫。

者,記得數年前,日本也推行過讓年輕人去背「漢字」(日本漢字,不是學中文)。就因當時日本教育不普遍教授漢字,學生也不喜歡、少用漢字,導致新一代年輕人漢字不識得幾個,引發日本社會許多先輩們的指責。當時許多日本節目甚至推出了認漢字比賽。

「書簡」的條件下,要達到「識繁」絕對是矛盾的!想保有一種文字、文化,「使用文化本身的工具」是唯一途徑,別無他法,用進廢退是必然發生的演化方式。如果馬總統黯熟此理,實際就該明講。不該掩飾「廢繁」背後的目的與影響

於「書簡」確實存在的優勢,也不至置否。例如學習階段的大量筆記抄錄,國語作業的書寫,家長、老師也許就不必擔心小孩國字寫不完了。除了這項,簡字更好的功用可能也難找吧。

竟書簡後,會如何牽動固有文化的延續是值得專家們深入討論的。
最後給一些就目前而言愛「偷懶」寫簡體字建議,要寫簡體,就去看看「正統」簡體字該怎麼寫,繁體錯字一堆,連簡字都寫錯… 真是用什麼錯什麼… 悲阿。

----------   ----------   ----------   ----------

nt>

寫這邊文章的時候,寫到一半去刷牙。邊想著內容,結果竟然把「洗面乳」擠在牙刷上,幸好快進嘴邊了才發現異狀!否則滿口漿糊了…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