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-10-26

YC_007_小念頭結束

1. 反擒拿手的四種動作 (a. 正面攻擊被抓,則攤手,斬; b.正面攻擊被抓,虎口上台; c.拍掌被抓,手下壓; d.側面被抓,順拳方向拉)。
2. 「被抓」等同「抓人」。
3. 連消帶打'、以打帶消。
4. 側身第一拳斜下 45 度揮出,將對手第一拳向下阻擋。

小念頭到此結束
************

關於小念頭在此引用兩篇文章

一. (文章來源)

   葉問宗師在飯店工會傳授詠春拳術,而我是飯店工會秘書
   ,因此終日與葉宗師相聚一起,很多時間都在聆聽宗師滔
   滔不絕的向眾弟子講解詠春拳理,偏偏我有喜歡研究用力
   方法個性,便經常將宗師所講解詠春拳術的結構與用力的
   技巧作深入的鑽研,發覺詠春拳術的結構與用力技巧己達
   無檞可擊的境界,便決定拜葉問宗師門下而執弟子之禮。

   最初學的當然是「小念頭」,當時「小念頭」的招式在我
   長時間的觀看下已有很深刻的印像,稍作模仿經已熟習,
   為招式以外的探討,便向宗師請教因何故這套拳術的命名
   不似拳術的名稱,是否另有含意。宗師答:這是「立念」
   的關係,相信很多師兄弟也聽過「立念」這名詞,還說只
   要不斷地練習「小念頭」,便能領略「立念」的奧妙。

   「立念」還隱藏奧妙使我反覆地推考,但始終得不到要領
   ,於是決定不求甚解,日以繼夜的努力練習「小念頭」。
   再經過一段長久的日子,「立念」的含義開始融會於「小
   念頭」的招式中,感受到練拳的另一種樂趣,令我愛不惜
   手,欲罷不能地繼續鑽研,漸漸地又有另一種感覺,感受
   到一股無形的力量充實了「小念頭」的每一招式,使每一
   招式產生了不可擊破的力量,而從表面看來仍然是十分柔
   軟的手法。這時對「立念」的含意起了很大的啟發作用,
   也明白了何以稱為「小念頭」的理由。

二. (文章來源)

   「小念頭」是詠春派第一套入門套路。有念頭正,終生正
   之意。全套拳由開馬(二字拑羊馬)起,至全套完結,全
   身(除手部動作外)都不動。頭要正(頭上頂眼平視),
   身要正(挺腰背),馬要正(挺肛拑膝)。全身其他肌肉
   放鬆。呼吸自然。主要練習樁馬穩定,腿部(特別是大腿
   內側四頭肌)和手部(肩部手後三頭肌)之伸展肌的肌鍵
   伸展,手部關節活動。及手部動作之標準位置。葉問傳下
   之套拳,皆以連環三拳為句或再操連環日字衝拳,喻意念
   頭一起(反清事業),必須成功、否則沒有完結收式。

 

向救國團的林老師學習詠春,兩個月來學習小念頭每個動作,學習回來也教些人,這之間也讓我瞭解到,很多事真的不事我所想像的美好。

練拳對我而言覺得是很簡單的事,比學習知識簡單多了,縱使毫無功底,單純「動作的模仿」有何難呢?事實上,林老師每個動作的教學在我們上課時,僅僅只會「做一次」、「說明一次」。一次的機會,身為學生當然就是趕緊牢記。沒有一個動作是我熟悉的,講解的內容也是全新的,但全會「記」下來。
(更何況,上課時總是當老師那個「被打的木人」,我所看到角度完全跟學習者的角度不同,當完示範下來,都趕緊抓著朋友問問剛才老師的動作)

同樣回來教,或許部份內容遺忘(但肯定極少),但很明顯發現,學習效果差異頗大!令我有「不意外的吃驚」!
何謂「不意外的吃驚」?就像每個人都會「識人」一樣,某些人會學不好,是意料中的狀況,從平時的表現就可以看出。吃驚,是我真沒想到會差到這種地步。

「能成事者,再多的工作附加於他,基本上他還是會做好;不能成事者,再簡單、再少的事給他,還是會搞雜」這是我所認識的世界。

「模仿」不過是人類學習中最簡易的行為之一,更何況小念頭在在提醒,初學只做動作,切勿用力,我真的不曉得「難處」在哪?若真有難處,更應勤加練習不是?例如幾個星期前,發現自己右手腕能彎曲範圍不大,於是時常扳動它,現在彎曲度也大些了呀!

我想,葉問宗師何以將小念頭為第一套拳,又名小念頭,的確立意深刻。葉問的時代,沒有辦法立即瞭解上門習拳者其個人行為處事的態度。但從第一套拳的學習,或多或少就可以察覺出練拳的念頭、心態。也許很多拳的基本功也是這樣吧。難怪授拳有學生、徒弟之分,念頭很重要。

沒有留言: